水果餅源由

  相傳道光八年(一八二八年),蔡家及梁家子弟共籌興建簡素之廟後,因感壯丁之不足,故祈願謝府元帥,有生男兒者擔大餅給民眾食。
  宣統二年,眾信徒永康鄉西勢、 蕃薯厝、新庄、謝仔腳以及新化鎮、崙子頂民眾再決議男兒婚後,加入廟宇福份,但結婚後生男兒者,於每年農曆一月二十日,擔大餅給予耆老並加入福份,每人分配一塊大餅。
  後來因戰爭爆發故擔餅習俗暫停,直到民國四十六年,感其良美風俗才再度開始,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擔水果餅。
  沿習至今不曾間斷,此即(擔大餅)的由來。

分大餅的方式

  每年只要到了農曆正月二十日,在西勢、蕃薯厝、新庄和樹仔腳這些村莊便會開始發送水果餅,但必須是有加入「福份」的信徒(福份指的是廣興宮的登記會員),才可領取。
  發餅的方式有二:其一,如果福份者居住形式較密集的話,因路程短,故採用挨家挨戶分發的方式;其二,若福份者住的較分散的話,則採用固定地點發放,由有參加福份者自行領取。水果餅的大小大多為半斤或一斤,要送大餅或小餅則依照個人的經濟能力而定。

  隨著社會少子化趨勢的影響,西元2012年在鄭慶祥董事長的倡導下,鼓勵「弄瓦之喜」人家也加入廣興宮福份,共同參與擔餅傳統習俗,因此發起「查囡仔餅」的「 貺餅」文化活動,因為「查埔查某攏是咱ㄟ心肝囝仔」。

版權所有®頂好烘培坊

台南市永康區西勢路236號 TEL:(06)271-4126